<新聞的背後>



最近在追韓劇"皮諾丘"(又譯匹諾曹),是一部在講述新聞記者工作的連續劇。男主角奇河明因為一場工廠火災,身為消防隊小隊長的爸爸誤以為裡面還有人便率員相救,卻因為爆炸而全隊身亡。而一名主播宋車玉卻在那時作了獨家新聞說是小隊長判斷錯誤並且逃跑了,將眾矢之的轉移到小隊長身上。他們全家受不了媒體的流言蜚語,媽媽就帶著奇河明跳崖自殺。奇河明後來沒死,被崔功必在海上救起,並改名為崔達布,並且13年後也當上了新聞記者。
故事主軸圍繞在崔仁荷(崔功必的孫女)身上,因為她患了皮諾丘症候群,只要一說謊就會打嗝,最終她也是如願當上了新聞記者。

先不論劇中那些親情愛情洋蔥的部分,昨天我看到第十五集,看到13年前大火新聞為何突然從探究起火原因轉向到已故的消防小隊長身上,其實是因為背後高層有意讓輿論轉向。對照昨天發生的復興航空空難新聞,你會發現其實我們大家不斷在新聞台、FB、BBS上瘋狂點閱的新聞,其實有著非常巧妙的引力在這裡頭。
當天下午我至南港空難現場拍照,要走時看到一位外媒女士拿攝影機拍著搜救場面,但手中也不斷地LINE著,後來一問說是跟英國的同業媒體傳訊,說為何過了四個小時,水那麼淺怎麼不趕快救人,為何台灣的救災效率如此的低?!但根據現場救援的過程,前面花了一些時間在灌氣體讓機身上浮。也就是說記者現場看到的情況並不代表真實,她以為水就是那麼淺,而忽略前期將機身上浮的作業。
搜救行動目前著重在基隆河裡打撈罹難者,隨著黑盒子的解密,原本是英雄的駕駛員似乎有操作上的過失,而新聞的走向也可能會從一片讚揚改變風向。跟北市府槓上的TVBS在這一個月來的批評也斧鑿很深,新聞從來不是像我們單純看到的那樣簡單明瞭,但能夠分辨不隨波逐流的民眾畢竟是少數。想想看我們是否曾經也轉發了一則後來被證實為誤傳的新聞?太早表態的結果,我們都可能變成隱形的劊子手啊...
但願此次空難風波能有正面的走向,生者平安、亡者安息。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Flickr Images

TUVALU標本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