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記憶拼圖、黑暗騎士、全面啟動,克里斯多夫諾蘭就成為我最喜愛的導演之一。這次新片上映,當然也不例外地去看了電影。第一次看了數位2D版本,第二次看了IMAX70釐米版本。
如果要說諾蘭在這些電影裡頭想要呈現出來的共通點,記憶、感情、牽絆大概就是最大公約數。這次的星際效應更拓大整個視野,試圖用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去思考存在的意義。諾蘭的強項在於他可以將懷舊跟科技結合的天衣無縫,也就是在這樣的科技片中,我們依舊能看到親情、傳統。我認為這是他在這樣光速的資訊社會中所做的反抗。
這樣的例子在電影裡頭不勝枚舉,例如書是兩個不同時空能夠溝通的媒介、庫柏留給莫菲的手錶、甚至他堅持要用70釐米底片拍攝。這是一個中年文青用電影宣揚他的價值觀的展現,對於相同走過類比與數位的我們,提供了一個情感的出口。
再來談到時間。記得學生時代看過一部日本動畫叫做勇往直前(トップをねらえ!
GunBuster),這部是庵野秀明監督的一部機器人動畫片。故事大概是人類為拯救世界末日、用機器人打敗宇宙怪獸的故事。其中最後一話,為了摧毀宇宙怪獸,人類計畫將木星壓縮成三萬分之一,造成重力塌陷製造黑洞。相當然爾,主角最後犧牲自己完成任務。但因為身處黑洞中,一萬多年後倖存的主角才漂流回地球,地球上亮起歡迎回家的燈火,那時不知感動多少人。
同樣的,星際效應讓人哭得唏哩嘩啦的部分也是時間造成的落差。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傳說我們耳熟能詳,只是如果面對摯愛的親人,我們真能坦率面對不致遺忘?如果說上了太空的庫柏對於孩子來說是上了天堂,那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不知抵達與否的鏡頭囈語,會不會只是思念親人的祭祀默禱?又或者我們每年的清明掃墓,其實在黑洞那頭的靈魂早已痛哭流涕?
看不見的東西,諾蘭將他具像化了。例如五度空間轉換成三度空間,黑洞迷宮裡,往上飛是未來、往下墜是過去;遙遠的訊息透過重力,一點一點傳遞過去;更深的愛,或許就像布蘭德一樣,也許是可以量化。
這是諾蘭寫給時間的情書,很高興在這個年代能夠看到如此經典的片子,即便是世界仍動盪不安,我想就像電影裡所講的,我們不要忘了仰望星空時那種感動,未知、探索是人們存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課題。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溫順地步入那良夜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白晝將盡,就算年老也要燃燒咆嘯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吼,怒吼抗拒天光沒滅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智者已知黑暗為萬物之終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他們的言語已無法再激出雷馳電掣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溫順地步入那良夜
自從記憶拼圖、黑暗騎士、全面啟動,克里斯多夫諾蘭就成為我最喜愛的導演之一。這次新片上映,當然也不例外地去看了電影。第一次看了數位2D版本,第二次看了IMAX70釐米版本。 如果要說諾蘭在這些電影裡頭想要呈現出來的共通點,記憶、感情、牽絆大概就是最大公約數。這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