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ancholia 驚悚末日-憂鬱的想望



自從看過醫院風雲、在黑暗中漫舞、厄夜變奏曲,便對拉斯馮提爾這位丹麥導演的拍攝風格情有獨鍾。這次新片上映,衝著導演與末日題材,便去戲院觀賞久違的拉氏風格。

Melancholia一開頭的慢動作,實在有違逗馬宣言的貼近真實主義。姑且不論形式上的違背,導演用高速攝影呈現行星撞擊地球前,每一個角色的心理狀態,的確是有其美學上的考量。雖然很少人有過瀕死的經驗,但當你知道自己將死之際,人生跑馬燈用快轉的方式,輪流播放心裡牽掛的思緒。這種呈現方式用「高速攝影」的「多」(攝影機的快門速度有時高達1/1000秒,這意味著一秒的電影就有一千張照片構成),反而成了「電影」的「慢」。影片播放出來,是以慢動作的表現方式,不正呼應了人生跑馬燈的萬千影像,濃縮在那死亡前的兩三秒鐘嗎?

細看片頭的影像構成,有穿著禮服的JUSTIN被藤蔓纏身、CLAIRE抱著兒子逃離草原、燃燒的日式浮世繪戰爭書籍、削著木頭的孩子、不支倒地的黑馬亞伯拉罕...等。這些元素在電影後面也都會一一提及,令觀者有種搜尋線索的玩味。

第一部:JUSTIN。從歡樂的婚宴開始,看似幸福的一對新人,其實危機四伏。新郎麥可很明顯的不瞭解新娘內心世界,只能無助地憑藉一派樂天,填滿內心的不安。手搖式攝影模式,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種流動的感覺,那彷彿就像是A丟了一個球過去,B則是在鏡頭未剪晃動過去的瞬間,表現人心的思索,然後再丟球回去。這樣的特寫鏡頭讓演員處於一種真實與電影間的模糊地帶,我得承認,這種表現方式深深吸引著我。


奢華的婚宴,風流的爸爸與憤恨的媽媽、姊姊CLAIRE的周旋、姊夫約翰的權力慾望、緊迫逼人的老闆,每一個都是造成JUSTIN崩解的壓力,而這也暗喻了Melancholia鬱星的逼近。當然本片最大的隱喻就是憂鬱症對地球來說,其實就如同世界末日一般,可以導致毀天滅地。當一般人面臨憂鬱的來襲,往往不知如何與其相處,如同姊姊CLAIRE知道鬱星將撞擊地球時的無助、約翰則是乾脆自我了斷(當男人失去掌控能力,連帶的也毀了他的生存欲望)。受嚴重憂鬱症所苦的JUSTIN卻因為鬱星的接近,反而更加勇敢看待末日這件事情。這是否可以說明,因為在腦中不斷想像毀滅這件事,等到真正遇到行星撞擊,就更能豁達看待呢?

我不願將結果導引至因為憂鬱患者求死得死,故他可堅強面對那想望的華麗滅亡。但拉斯馮提爾的確拍出了不同於好萊塢式的災難模式,與世隔絕的莊園其實就如同社會的框架一般,掌權者、關愛者、病患、天真的孩子,在此遭遇末日恐懼的磨難。觀眾在136分鐘裡頭,也相同的被無處不在的陰鬱給箝制著,套句謝小姐的觀後心得,最後撞擊的那一幕,心頭有著不可言喻的爽快感。這使我相信人在面對壓力時,被虐與逃脫的意念其實有如一體兩面,這就是人生啊~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Flickr Images

TUVALU標本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