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之歌 ~天鵝一唱歌,牠開始喊叫,用盡全身力氣呼喊,就是即將死去。~

白色的妒意
 糾纏今日上膛的恨意 
另一個你
別來與我共舞
思念是一長串的炸藥
迷失在想念的迷宮裡
每一個你都是臨死的煙花
巨大的哀傷
為了逃避這個死
另一個死於是被允許
是的,縱使美麗,也必須消失

You Might Also Like

4 意見

  1. I love readding, and thanks for your artical.

    回覆刪除
  2. 那將死的姿態是如此美麗

    回覆刪除
  3. 其實天鵝湖的故事令人不服氣!為什麼只有美麗才有發聲的權利?
    為什麼當天鵝公主以為咒語無法破解時寧可選擇死亡,而不能像費歐娜那樣安於妖怪的模樣去一輩子愛戀著史瑞克?
    或者是像那個鷹與狼的傳說,即使是日與夜、獸與禽的交錯,愛情一樣可以保持它動人的存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同意你的看法,只是這樣的想法在現實社會中會顯得太過單純,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外在重於心靈,若要不顧他人眼光,是需要拋棄很多東西來成全愛情。

      但是!
      我要說的是這一齣戲並不是天鵝湖,是天鵝之歌,改編自比利時作家羅登巴赫的小說《布魯日,死城》。故事大概是在敘述一個鰥夫,無法走出喪妻之痛,腐化的妻子依舊控制著他的心靈。

      王美虹提到:「所有的起因和問題都在於「放不下」,人永遠在追尋,不放棄,超越存在與死亡的界線。例如希臘神話中奧菲歐與尤麗蒂茜的故事,奧菲歐到冥府拯救尤麗蒂茜,神給予難題,說我會幫你,但進入陽間前不能回頭看妻子,這中間出現了不信任的問題,奧菲歐轉頭一看,一切又變了。這便是感動人的點,對於愛情或自己生活的「放不下」,它是很寫實的一面,沒有時空差別,在生活中最真確的大大小小的事、國家世界大事,都可套進「放不下」這個模式。我感動於執著,但是放不下也是個問題,因為那讓人無法客觀。在《天鵝之歌》中生離死別,活著的人愛著死去的人,悲劇色彩強烈,然這也顯示了個人精神狀況的脆弱。」

      這齣戲對我影響很深,張力太強了,有機會你一定要看看。

      刪除

Flickr Images

TUVALU標本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