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土地的聲音~溪底遙農園~

 

不知道要多少的努力才可以讓麻雀在柳丁樹上結巢下蛋呢


剛從南投中寮回到台北,車窗外擁擠的人群與高聳的大樓讓人好不習慣,我坐在國光號裡,看著數位相機裡面的照片,心中對於「土地」這個概念,有著不一樣的感觸。採訪原本是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用冷靜的心態去看待議題,但是在中寮的生活,我發現內心有些許的改變。

 

沒有了電視、電腦、五光十色的商場,生活是很簡單的。農人的收入來自於農作物,每天的工作便是怎樣讓果樹長的更好。從經濟面來看,一整年的收入可能就只有採收後的買賣,所以勞力的付出不會有立即的回饋。這些生活的面向,與在都市成長的我,十分不同。

 

但是溪底遙對土地,是用更為尊重態度去看待它。

 

之所以取名為「溪底遙學習農園」,是因為辦公室地點位於南投縣中寮鄉八仙村馬鞍崙聚落的「溪底遙」區域。而推動溪底遙的靈魂人物,便是義工馮小非小姐。


 

921地震後,馮小非起初只是在這裡辦辦社區報,推動社區營造等事務,因緣際會才開始學習照顧果樹、學習務農。(若要深入瞭解馮小非的心路歷程,可以參閱誠品好讀200410月號)。


她認為「土地是活的,而且是生命體的結合。土壤本身即是歷經時代沖刷沈澱後的生命軀體集合而成,充滿豐富的有機質與生命體,還有看不見的微生物正在繁衍分解,作物得以吸收養分。」

 
而台灣大多數的農作方式,還是以肥料與農藥為主。主要原因是田地的有機質早已消耗殆盡,必須用化肥來提升土壤的養分。土壤酸化讓果樹的體質變差,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所以要使用農藥(當然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只是人力成本太高)。為了快速收成,噴灑營養劑讓果樹熟成甜美。而造成這些現象的主因,不光是農人、中盤商,很可能消費者也是共犯結構中的一群。

 
我回過頭來想,消費者去買柳丁,一個是外表看起來不怎麼樣、一斤35元的有機種植柳丁, 一個是外表光鮮亮麗、一斤10元的噴灑農藥柳丁,大部分人會選擇後者吧!

 
馮小非說:「在中寮,許多阿公阿媽噴灑農藥時都不穿防護衣,導致很多農友罹患癌症往生,我認為這是因為台灣的農人很久沒有被愛的感覺了,當自己辛苦種植的柳丁,被中盤商嫌東嫌西、甚至有時候虧本賣出,我們再要求他們用有機農法去種植果樹、去愛這塊土地、愛自己的身體,他們怎麼肯改變呢?

 
當我看著成員之一的泰龍頂著烈日,辛苦地檢查防止星天牛產卵的護網,最重要的是,他還要拍照記錄,每天在溪底遙網站發佈農耕日記。我發現小非的確是個心思縝密、行動力十足的社區推動者。她不斷強調溪底遙是個學習農園,就算今天我們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失敗,但是只要每天有做紀錄,透過網站讓台灣更多農友一起分享有機農作的經驗,這才是我們存在的最大意義。

 
防止星天牛產卵的防護網


不管是這個月將要啟動的三合院教育計畫、在HOLA展售的有機柳丁醋與龍眼蜜、還有說服農友改用有機農耕的長期計畫,溪底遙學習農園的團隊一直在默默付出。小非說:「這些改變要十年才看得出來,我們的有機柳丁園,也是經過五年才讓土壤的有機質升到1.6,如果有機質升到5,那已經是不得了了,可以不用肥料就能讓果樹生長的很健康。」

 
溪底遙的風吹著、傳來土地的香味,希望台灣這塊土地能有更多的人去愛他、保護他,草木與動物皆自然地成長,畢竟,這是我們唯一生活的家鄉啊!

 


左起小非、欣儀、梅函、泰龍、學堂

 
延伸閱讀:

溪底遙學習農園網站

東籬農園

合樸農學市集

 


 
柳丁樹上的毛毛蟲



柳丁小果實


黑糖英姿



鳳梨開花



 


黑糖穿梭鳳梨園

 


大螞蟻藏在竹筒裡

 


原來香蕉會長尾巴

 


龍眼花

 


大夥開會討論防制蟲害的方法

 


一隻黃蜂就這樣闖進室內喝水


後記:謝謝溪底遙的成員小非、欣儀、梅函、廖大哥、泰龍、黑糖,你們讓我學習到要如何去愛這塊土地,雖然我只能盡我所能拍好照片,但有機會我一定會再過去探訪你們的唷~

You Might Also Like

5 意見

  1.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

    改變光照 香魚產兩次卵

    同樣的技術新奇蹟也發生在宜蘭。一手打造香魚養殖王國的黃玉明,突破了量產香魚的技術門檻,自然也是市場上的大贏家。

    香魚在自然環境一年只產卵一次,只要能讓香魚提高年產卵次數,產能就能倍增。

    黃玉明仔細觀察,發現香魚產卵和日照變化有關,通常一近秋天,天氣變冷,每天日照時間逐日縮短,光線也變暗,母香魚意識到生命周
    期快要結束,本能地產卵繁衍下一代以延續族群生命。

    黃玉明在養殖場試著以人工改變環境的光線與溫度,讓香魚一年可以產卵兩次。不但產量倍增,而且有卵的「子持香魚」售價翻升,大幅
    提高香魚產值。

    他的技術突破不僅為自己帶來收益,也改變國家之間的產品流向。如今,台灣已毋須再從日本進口香魚,黃玉明的香魚反而外銷日
    本。...



    讓我想到有些台灣農人也是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果樹,改變它原有的生長環境(譬如砍樹枝刮樹皮),讓果樹意識到自己將死,便將所有養
    分都灌輸到果實裡面,這樣一來,消費者便可以品嘗到又香又甜的水果。但這畢竟是只重眼前小利的做法,沒有考慮到長遠的土地利用。


    回覆刪除
  2. >許多阿公阿媽噴灑農藥時都不穿防護衣,導致很多農友罹患癌症往生,
    我認為這是因為台灣的農人很久沒有被愛的感覺了

    看到這段,眼淚差點奪眶而出...我在彰化這邊的農田裡,普遍看到的都是
    高齡長者,單衣短褲下田打農藥...他們不懂得,城裡人們所說的養生是怎
    麼回事,只是質樸到接近聽天由命地辛勞活著...

    回覆刪除
  3. 去年10月,溪底遙的小黃因為誤食農藥而過世,網站有去年有一篇憑弔小
    黃的文章(http://www.befarmer.com/main/2006/10/post_598.html)

    裡面提到早年為了農業增產,政府鼓勵農民使用農藥和除草劑,甚至還發
    DDT給孩童洗頭蝨,因此多數的村民都深信,農藥是沒有太大毒害的。

    因此這些印象也就烙印在老農人心裡,反正那些只是要治療病蟲害,對人
    裡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既使現在有機農業慢慢抬頭,要一下子改變他們的
    觀念,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很簡單的邏輯,有機=人力成本高、農藥=方便,在這講求效率的年代,
    有多少農人肯犧牲產量、提高售價來進行有機的農業呢?

    回覆刪除

Flickr Images

TUVALU標本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