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戶外面一片漆黑,我什麼都看不見。」 兩個女僕人在女主人房間的一次華麗冒險。她們是聖經裡的愛麗絲, 要在最可恥的扮演與最猛烈的探索中,展示一場你我生命共有的價值 混淆遊戲。 呈現二十世紀法國作家惹內的自賤與下賤之作。展現人類錯誤自我追 尋下的耀眼光輝。 --摘自小劇場學校「春...
「鋼的琴」是中國年輕導演張猛的作品,內容大概敘述組著小樂團四處為生的窮鬼陳桂林,為了贏得女兒的撫養權,故跟嫁入有錢人家的前妻打賭,看誰能先給學琴的女兒一架鋼琴。於是他號召以往在鋼鐵廠共事的好友們,一同在即將被剷平的廠區內蒐集零件,慢慢拼湊出以鋼為骨架的鋼琴…
廢墟的場景裡,眾人埋頭找尋著可用的零件。一本俄羅斯的「鋼琴製造」,就讓大家分工合作,找鋼材、捻鋼弦、沒有特殊專才的便煮飯去了。於是革命情感又悄然滋生,在這錯置的時空裡,即將斷氣的鋼鐵工廠內,大家憧憬的也就只是弟兄的一個願望,喔對還有那種家的感覺,即便這是大時代中不得不的討生活。
但這部片厲害的地方不在於這個感人故事。當我看到鋼的琴完成之後,我瞭解到這部東拼西湊的鋼琴,其實說的就是中國呀~他驚人的模仿能力,跳躍式的發展,短時間內便可複製歐美產業模式、文化產業等。當女兒彈起一首曲子,尖銳的音符根本無法迴盪在空曠的工廠裡,這哪裡是優美的音樂呢?可是每一個寄望下一代能夠超英趕美的熱血汗子(外加秦海璐),聽到的卻漸漸變成真正的鋼琴溫潤的聲音。那時,這部拼裝車究竟是怎麼樣來的,似乎就可以被人們的心給柔化、給撫平。
工廠還是得剷平、煙囪還是得倒下,當上一代人看著曾經的青春年華淹沒在塵土中,眼中看到的中國未來,究竟是什麼樣的樣貌呢…